沿江开发的是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也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江西崛起的需要。2010年,九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逐步“把九江建设成为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沿江港口城市”的发展战略和“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沿江大开发。九江港沿江港口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掀起了港口建设的高潮。“十一五”期间,九江港口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94亿元,开工和续建码头泊位19个,沿江港口码头5000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的数量也从“十五”期末的16个增加到2010年底的27个。“十一五”期间,九江沿江港口吞吐量累计完成11871万吨、集装箱量46.36万标箱,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58%和403%。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项目投资高达600多亿元。港口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和全省外向型经济作出的巨大贡献。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的步伐亦日益加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江的开发和利用。2011年,九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五年决战工业6000亿”、“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总体奋斗目标,把强工兴城作为主攻重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把项目建设放在重于一切的位置,沿江港口建设将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长江九江段152公里岸线,全部在九江市行政辖区内。港口岸线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战略资源,是九江市的核心资源之一,九江市港口管理局作为地方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大力宣传,以《九江港总体规划》为指导,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把港口、岸线开发与物流集疏运、园区建设等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港口、岸线、陆域腹地、通道联动发展,确保岸线开发投资的高强度和利用的高效率,科学利用长江港口岸线,服务九江港沿江大开发。
一、规划先行,为港口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010年4月28日,《九江港总体规划的批复》获得交通运输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根据《港口法》的要求,为了适应港口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开发的需要,九江市政府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九江港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前后历时5年。
《九江港总体规划》全面地、详细地对九江港岸线利用情况进行了规划,并将九江港划分为瑞昌港区、城西港区、城区港区、湖口港区、彭泽港区等五个港区,使之形成“一港五区、各具特色、功能明确、集中连片”的总体发展格局。在保留、整合现有码头、作业区的基础上,规划新建八个主要作业区。同时对各港区中的每个作业区的每一段岸线的利用都进行了详细规划。《九江港总体规划》正式批复为长江九江段152公里岸线建立了一个科学完整的开发利用,《九江港总体规划》中确定九江港适宜建港岸线长82.81km,其中已开发利用21.02km,本次规划利用22.25km,预留39.54km至2020年以后发展利用。
二、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宝贵的岸线资源
(一)充分利用现有岸线资源。城区港区的岸线利用率是最高的,但集疏运及配套设施也是最完善的,有铁路线进入园区,落户的临港园区的项目越来越多,急需建设水运通道。九江东海船业制造有限公司的岸线于2008年2月获得交通部的批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船舶制造业受到严重打击,该项目被迫停滞下来。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岸线资源,九江市港口管理局积极与庐山区政府、业主协调沟通,由庐山区政府整体收回该段岸线及后方陆域,再用于省煤炭公司项目,建设3个50000吨级泊位,其中建设一个通用泊位,为后方园区服务。码头建成后,不仅缓解了省煤炭公司全省煤炭的紧张供应,还解决了园区其它公司的水运通道问题。
(二)整合现有岸线资源。江西省政府明确提出由江铜集团牵头,整合全省的铜、铅、锌资源。集团公司响应省政府的决策,拟在湖口港区建设40万吨铅锌冶炼工程,由于该项目原材料及产成品主要通过水运进出口,为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需建设一座进出口码头。九江市港口管理局积极会同湖口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整合现有的小型砂石长虹、共大码头,建设2个3000吨级高桩梁板直立式专业化码头,年通过能力195万吨,充分利用了现有岸线资源,大大提高港口岸线的使用率和综合效益。
(三)倡导业主码头对外服务。根据《港口法》的规定,国家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建设港口,从事港口经营,都必须取得港口经营许可,传统上的“货主码头”已不存在。九江市港口管理局一方面积极宣传,呼吁国内外有实力的公司来投资建设港口;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业主码头在保证自己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对外服务。目前,湖口中石油油库、江西龙达化纤、九江联港工贸等码头都在工程设计时,已考虑对外服务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以便以后对外服务经营的需要。
三、科学管理,服务沿江经济开发
(一)统一管理,加强重点岸线调控
一是坚持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建立岸线管理联合会审制度,由市港口局、发改委、海事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安监局、口岸办、航道处、河道局等相关部门组成了市长江港口岸线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分管副市长担任。根据《九江港总体规划》的总体要求,对申请使用港口岸线的项目进行分析讨论,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提出相应的专业意见,各部门密切协作,主动配合,共同做好长江港口岸线的管理工作。二是所有新落户的港口项目,未经市长江港口岸线管理协调领导小组批准,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不得自行审批使用港口岸线项目,不得与各类投资者签订涉及港口岸线资源的土地使用协议。
(二)科学决策,合理利用岸线资源
一是各地及有关部门对外招商洽谈项目时,均要依据《九江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九江港总体规划》,遵循“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深水岸线段作为港口码头和取水口的最佳岸段,按《九江港总体规划》要求集约开发港口、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十一五”期间九江港有15个项目获得交通运输部的岸线批复,岸线长5762米,均为1000吨级以上的内河深水泊位。2010年就有8项工程使用长江深水岸线获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岸线总长达3560.5米,为历年来获得交通部审批之最。二是申请使用港口岸线的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九江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应重点引进产业链长、带动力强且确需使用港口岸线资源的临港工业项目。严格限制对港口设施依赖性不强或不需要利用岸线的一般产业项目贴岸布置。
(三)充分利用岸线资源,进一步加快港口建设
2011年1月份,国务院以国发〔2011〕2号文件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内河水运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为了抓住机遇,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江西段黄金岸线的资源作用,“十二五”期间,九江沿江港口项目建设预计完成投资68.9亿元,新增码头泊位52个(其中2个舾装泊位),新增货物吞吐能力6670万吨,新增造船能力45万载重吨。至2015年,预计九江港年通过能力将达到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万标箱。其中2011年,九江港拟开工和续建泊位31个,总投资将达48.28亿元,新增年通过能力2770万吨。 (丁本领) |